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陈列展览 > 展览回顾 > >> 正文内容

展览回顾

贵港市博物馆:贵港地区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4 字号:

      11.jpg

        贵港市博物馆 (记者张庆杰摄)

      贵港市博物馆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贵县文物管理所。1988年,县级贵港市博物馆成立,馆址在南山寺。1996年升格为地级贵港市博物馆。2002年迁馆至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附属楼。2014年迁馆至港北区仙衣路与桂林路交汇处西南角。市博物馆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不仅为我市文物研究、保护、展示和文化传播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同时,也为广大市民群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贵港历史文化及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

5月10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参观,去了解这扇展示着贵港地区发展历史的窗口。

从馆外观望,坐西朝东的博物馆的主楼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主馆建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积3847.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了9961.43平方米。主楼的建筑风格以我国秦汉时期的“阙”元素为基调,融合了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现代元素,整体造型宛如一座秦汉时期的城楼,但是白皙的外墙和花岗岩的材料又别有现代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在建筑结构上,馆体中空的“回”字形布局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特色,不但增加了馆内的采光,而且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同时还便于功能布局和参观流线。

       12.jpg

        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陈列室 (记者张庆杰摄)

     走进馆内,10米多高的大厅宽大而又宏伟,整体的装修方式古朴而又美观,简约又不失华丽。各层展厅内环境优雅,灯光明亮,文物和展品在灯光照应下显得格外清晰。

据市博物馆馆长冯桂淳介绍,馆共有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不同的展厅,展厅的总面积有4800平方米。其中,一楼主要为“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整个复原室深1.2米、长16米、宽15.8米,由1976年6月至11月发掘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整体保护、修复并迁移而来,是岭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复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规模和结构,而静静横躺在墓中央的棺木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墓主人的地位,以及贵港古郡的繁荣与辉煌。

二楼为临时展厅和系列展厅,主要举办有“西江明珠,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展,展示面积达1480平方米。该展厅里以时间为序,分为“文明溯源”、“古郡荣光”与“流风遗韵”三大部分,展品大部分是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在汉代藏品族类中,以陶屋最为突出,如东汉四角六楼陶城堡、东汉三养三合式陶屋等,犹如一座座建筑模型,折射出当时汉代浓郁的生活气息。青铜镜藏品中的战果人面纹弓形格铜剑、东汉鸟兽规格矩纹铜镜等犹带旧日风尘的痕迹。

         13.jpg

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 (记者张庆杰摄三楼是系列展厅和专题展厅等,主要是“浔郁风情——贵港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展厅面积有1020平方米,共分“印象贵港”、“生产习俗”、“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庆”、“传统工艺”、“民间信仰”、“戏剧歌舞”八个部分,图版、照片、场景、多媒体、沙盘、模型等展示手段,集中介绍了贵港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人文历史。展品里,形形色色民族文化工艺品琳琅满目,展示出了我市各民族工艺的精湛技艺,各类生产工具陈列有序,梳理出了我市民间生产水平的发展脉络,1:1的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市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风采。

14.jpg

   东汉佣形活动陶流壶(记者谢美辰摄)

15.jpg

   东汉四角六楼陶城堡 (记者谭彩珍摄)

    目前,馆内文物藏品总量为1910件(套),珍贵文物藏品总量为773件(套),实际藏品实物总量为4672件。同时,丰富的展品吸引来了大量的参观群众,自从新馆免费对社会开发以来,博物馆的年均接待观众人数约25万人次。

馆长冯桂淳充满希望的说,“我们将会进一步做好文物的收藏保护工作,把文物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贵港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见习记者 黎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