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考古工地探秘Vlog!带你了解埋藏在这座城下的古文明
11月13日,岭南首郡——桂林郡考古成果价值研究和遗产保护研讨会在广西贵港举行,考古大咖云集,小编带大家一起前往位于贵港中心城区郁江北岸的唐朝时期的城墙遗址,和专家们一起实地探求埋藏着秦汉至明清跨越2000年的遗址秘密。
贵港城区发现的古城墙
研讨会前,专家考察了贵城遗址考古现场并前往贵港博物馆参观考古成果展。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考古专家共同为贵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建言献策。
今年6月开始,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贵城遗址城墙地基进行清理。南城区基址全长约650米,东至大东码头、西至水厂路,沿郁江北岸呈东西向分布。
其中夯土墙始筑于唐代,此后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均有增补扩建,外墙石墙基为清代修筑。整道石墙工程浩大,石材加工精细,垒砌得当,石块与石块之间自然贴合,很少支垫,也很少使用灰浆,体现了高超的施工技巧及匠心。
贵城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瓦当
贵港市在1976年和2008年、2011年、2018年、2019年对贵城遗址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其中,1976年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带有“布”“布山”字样的大量珍贵文物。
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布”(布山简称)字的“布析蕃”铭铜鼎
回溯历史,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桂林郡郡治布山县。
布山作为秦桂林郡及汉郁林郡郡治之所在,为广西建城之开端(据广西通史,秦代在广西境内设有临尘、中留、布山3县,其中临尘为象郡郡治,中留在今武宣县境内)。清代以至近现代以来对布山所在地有所争议,各种典籍、文献和当代的一些书籍也持不同意见。1976年罗泊湾一号墓的发掘,让文献和史料得以吻合和相互印证,对于布山所在地,史学界形成主流观点,认为布山在贵县(今贵港城区)。
规模宏大的罗泊湾汉墓复原室
贵城城墙遗址于2008年御江名城和中央广场房地产项目挖掘地基时发现,通过2008年御江名城小区、2011年莲城宾馆地块、2018年原达开中学及2019年南城墙基址等项目的发掘,不仅发现了大量秦汉至明清时期的遗迹遗物,还发现了汉代城壕、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城墙基址等与城相关的遗存。
专家认为,结合文献和考古发现,秦汉时代桂林郡郡治布山就在贵港。史料证明,贵港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
2010年8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莲城宾馆地块地下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至明清时期的遗物,包括各时期的陶瓷器及建筑材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丰富,对于研究广西历史时期各阶段的物质文化发展状况及器物发展演变序列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特别是遗址内出土的大量建筑材料,包括筒瓦、板瓦、瓦当等,不仅序列完整,时代互相衔接,而且特征明显,对研究整个广西乃至岭南地区各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遗址内发现包括灰坑、壕沟、柱洞、水井、道路、房址、城墙等大量遗迹。
贵城遗址考古现场
从2017年12月起,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市达开高中旧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汉代的护城壕、建筑基槽及大量西汉至明清时期的遗迹遗物。
从2018年10月起,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城区某项目用地范围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从西汉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100余座。在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等30多件文物。铜器有铜鐎壶、铜镜等,陶器有井、仓、灶、屋等模型明器及瓮、罐、壶等日用陶器。
贵城遗址考古现场
2008年至今贵港城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从秦末南越国时期一直到明清的所有文化层堆积、大量汉代及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建筑基址和包括灰坑、壕沟、柱洞、水井、道路、房址、城墙在内的城市设施。
这些发现表明贵港历代城址位置未发生大的改变,是包括秦、南越国时期的桂林郡和汉、南朝时期的郁林郡、唐宋元时期的贵州、明清时期的贵县在内的贵港历代郡、州、县故址所在地。
贵港城区汉墓出土的陶船
专家认为,贵港城区地下文化堆积非常丰富,而且堆积序列较为完整,包含了从南越国时期一直到明清的所有文化层堆积,在这些堆积里面,不仅有丰富的建筑材料,而且还发现大量的建筑基址及城市设施,尤以汉代及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如此丰富且连续不断的文化堆积为广西目前所仅见,通过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有力的证实了贵港的建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