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美如花---贵港市博物馆临时展
前 言
瓷器是土与火的结晶,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
早在商代,中国便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东汉烧出了成熟的瓷器;唐、五代时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宋代为瓷业生产繁荣时期,汝、钧、官、哥、定等窑脱颖而出,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是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无论其造型、品种还是釉彩、纹饰,都比以前有所创新和发展;清代为中国古代瓷业发展的顶峰,其数量、工艺、造型和装饰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自20世纪30年代初建馆以后,就一直注重瓷器的收藏与研究。截至目前,馆藏瓷器达7000余件。为加强馆际交流,共享文物资源,宣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贵港市博物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共同为观众奉上瓷器艺术盛宴。
如花美瓷,瓷美如花……让我们一起开始“美的旅程”吧!
1.物:双系三足瓿1件(土02131)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13.8、口径11.2厘米
1974年平乐县银山岭M71出土
直口,广肩,平底,三足。肩部置对称的兽衔环耳,一侧有“W”刻划符号。腹部施斑驳的黄绿釉。胎质坚硬,火候较高。
2.物:釜式鼎1件(土00584)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高17.5、口径15.5、腹径18厘米
1955年贵县高中M17出土
盘口,口内为平板式宽内沿,中留小圆孔。束颈,扁圆腹,平底,下附三蹄足。腹部饰一道凹弦纹,通体施黄褐色釉。
3.物:双系瓿1件(土01422)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高25、口径13、底径24厘米
1956年贵县火车站M95出土
直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置双系,腹部饰三线凹弦纹二道,且施斑驳的黄绿釉。胎质坚硬,火候较高。
5.物:青釉钵1件(土00397,一级)
东汉(公元25—220年)
高8.6、口径15、底径9.6厘米
1973年荔浦县兴坪M1出土
敛口、深腹、凹底、圈足。口沿下及上腹部各有弦纹两道。器内外施青黄釉,内外底露胎。器内底及下腹近圈足处均有轮旋痕,器腹一侧釉不均。
6.物:青釉弦纹双系罐1件(土00414)
东汉(公元25—220年)
高11.8、口径9.5厘米
1973年荔浦县兴坪大步岭M5出土
直口,圆唇,沿下外侧有一周凸棱,短颈,肩部置双系,圆腹,腹上部饰弦纹一周,下腹渐收,平底。施青黄釉。
7.物:青釉弦纹高足碗1件(土00526,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高12、口径18.5、足径11.1厘米
1955年贵县新卖牛岭出土
敞口、高足,胎灰白,内外施釉,外釉厚,下垂如泪痕,口沿下有弦纹二道,叩之有清脆声。
8.物:青釉鸡首壶1件(土00722)
西晋(公元265—316年)
高22.5、口径9.5、底径12厘米
1958年梧州市螺山M9出土
盘口,高颈,鼓腹,胫底渐收,平底稍内凹。上腹饰二道弦纹。肩部作鸡头形流,尾作圆条形柄,头尾前后对称,两侧装桥形系。通体施青釉,釉色玻璃质感强,积釉处呈青绿色,开冰裂纹。
此器为生活用品。鸡首壶始见于三国(吴)晚期浙江越窑,以壶嘴做成鸡首状而得名。一般是在小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首,另一面贴鸡尾,头尾前后对称。西晋时的鸡首壶短小无颈,有的鸡首是纯粹的装饰,为实心,有的作为壶嘴,可通。此器在广西出土,反映了我国古代地域间制瓷业的相互交流。
9.物:青釉点彩四系罐1件(土00525)
西晋(公元265—316年)
高19.3、口径11.3、底径13.3厘米
1956年贵县加工厂M1出土
口微敞,上腹圆鼓,下腹较瘦长,平底。肩部装四系,饰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面有细小开片,流淌明显,聚釉处呈青绿色。
10.物:青釉点彩钵1件(土01269)
西晋(公元265—316年)
高6.5、口径14厘米
1964年钟山县电厂后背山凹M1出土
敛口,鼓腹,平底,三乳足。口沿和腹上部各绘一道褐色点彩,胎釉结合不紧密,青黄釉已全部脱落。
11.物:青釉四系盘口壶1件(土03198)
南朝(公元420—589年)
高20.9、口径15.4、底径11.5厘米
1974年恭城县新街长茶地M3出土
恭城县新街长茶地M3出土的瓷器器型多样,制作精细,胎质坚实、釉色莹润,而且大部分为实用器,这表明当时的制瓷技艺已经成熟,也表明瓷器的生产和使用已非常普遍。该壶盘口,长颈,鼓腹,平底。肩部置四个桥形系,施青黄釉,釉面开冰裂纹,外釉不及底。
12.物:青釉碗1件(土03114)
南朝(公元420—589年)
高7.4、口径13.9、底径4.3厘米
1974年恭城县新街长茶地M3出土
敞口,弧腹,小圈足。内外施青黄釉,釉面有流淌聚釉痕,有冰裂纹,底露胎。
13.物:青釉盘1件(土03110)
南朝(公元420—589年)
高3、口径21.3厘米
1974年恭城县新街长茶地M3出土
敞口,浅腹,平底。盘内刻划莲花纹和三道弦纹。内外施青黄釉,釉层部分剥落,外施半釉,底露胎。
14.物:青釉碗1件(土03097)
隋(公元581—618年)
高4.8、口径8.6、足径3.2厘米
1977年钦州久隆双墩M5出土
敞口,弧形壁,饼形足。内外施青黄釉,釉面有流淌聚釉痕,有开片,底露胎。
15.物:青釉碗1件(土03095)
隋(公元581—618年)
高7.4、口径13.5、足径5.1厘米
1977年钦州久隆双墩M5出土
敞口,弧形壁,饼形足。内外施青黄釉,有开片,底露胎。
16.物:永福窑青釉瓜棱罐1件(土01475)
宋(公元960—1279年)
高7.6、口径10厘米
1979年永福县窑田岭窑址出土
侈口,卷唇,腹呈十二棱瓜形,小圈足。青釉上部较厚,足底露灰白胎。
17.物:严关窑青釉模印花卉纹碗1件(土03088)
宋(公元960—1279年)
高4.9、口径16、足径6.9厘米
1963年兴安县严关窑址出土
敞口,弧形腹,圈足浅矮。碗内印荷花纹,内外施青褐色釉,釉不及底。
18.物: 严关窑仿钧釉高足杯1件(土06883)
宋(公元960—1279年)
高7.9、口径10、足径5厘米
1963年兴安县严关窑址出土
敞口,弧腹壁,喇叭形高足外撇,通体施天蓝色仿钧釉,釉面有细小开片,壁内、外各有粘粑一处。
19.物: 中和窑影青碗1件(土03081)
宋(公元960—1279年)
高5.3、口径14、足径4.4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敞口,沿稍外折,弧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足露白胎。
20.物: 中和窑影青碗1件(土01325)
宋(公元960—1279年)
高5.9、口径16.1、足径5.3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敞口,腹微鼓,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足露白胎。
21.物: 宋影青印花摩羯水波纹碗1件(土01295,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高4.1、口径13、足径3.7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敞口、斜壁,小圈足。碗心印一朵菊花,内壁印摩羯水波纹。
22.物: 中和窑涩胎模印云雷莲花纹盏1件(土08469)
宋(公元960—1279年)
高5、口径13.3、足径3.8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盏作斗笠形,敞口,斜壁,小圈足。涩胎无釉,内壁印云雷纹和荷莲纹。“涩胎”指的是未上釉烧成的瓷器。现在也泛称将要彩饰的白瓷。
23.物: 中和窑影青冰裂纹杯1件(土03082)
宋(公元960—1279年)
高4.8、口径7.7、足径3.8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口微敛,深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釉面有细小冰裂纹,底足露白胎。
24.物:中和窑席地缠枝菊花纹盏模1件(土01293)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5、面径12.5、柄径5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印模呈蘑菇形,印面刻席地缠枝菊花纹。
25.物:中和窑摩羯水波纹碗模(土01292,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4、面径13、柄长4.5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
印模呈蘑菇形,圆形实柄,印面尖突,主体纹饰阴刻摩羯水波纹,印顶刻团菊纹。
26.物:中和窑摩羯水波纹盏模1件(土01254)
宋(公元960—1279年)
高7.5、面径12.3、柄长4.2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印模呈蘑菇形,印面刻摩羯水波纹,印顶刻团菊纹,印背刻楷书“覃”铭文。藤县中和窑址出土的许多匣体、器物或印模上刻划或印有李、莫、林、陈、刘、梁、覃、岑、欧、区、龙、程等姓氏以及莫一、莫三郎、李小二、李九、梁四、岑七、岑八等姓名,其中覃、岑、莫是壮族大姓,说明当地人直接参与了窑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此外,这些实物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当地窑业的经营方式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7.物:中和窑莲池鹭鸶纹盏模1件(土10792,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高4.9、面径9.7、柄长3.6厘米
1964年藤县中和窑址出土
印模呈蘑菇状,背平,短圆实柄,瓷质坚实,呈白色,模面边缘刻回纹一周,中心为花鸟纹,模心为一朵六瓣小花,背面刻文一圈,文曰:“嘉熙二年戊戌岁春季龙念叁造。”按:“嘉熙”为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嘉熙二年”为公元1238年。“龙念叁”是该窑工匠名字。这藤县是中和窑址出土的唯一一件有纪年的器物。
28.物:岭垌窑攀枝婴戏纹盏模(土10997,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1、面径11.8、柄径3.9厘米
1991年北流县岭垌窑址出土
此印模呈蘑菇形,印面尖突,刻锦地攀枝婴戏纹,印顶刻团菊纹,圆柱形实柄,印背刻“时号宣和三年辛丑岁仲秋念五日立”“岑八与岑七共使”字样。按:“宣和”为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宣和三年”即为公元1121年。
29.物:岭垌窑双鱼鸳鸯戏莲纹盘模(土10998,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1、面径15.8、柄径5.8厘米
1991年北流县岭垌窑址出
印模呈蘑菇形,顶端平面,圆柱形实柄,印面刻鸳鸯戏莲鱼藻纹,背刻“绍熙五年周念二记”字样。按:“绍熙”是南宋光宗赵惇的年号,“绍熙五年”即为公元1194年。
30.物:岭垌窑六格席地团花纹碗模(土10999,一级,重点展示文物)
宋(公元960—1279年)
高9.1、面径15.8、柄径5.8厘米
1991年北流县岭垌窑址出
印模呈蘑菇形,圆柱形实柄。印顶端平,并刻一席地团花。印面主体纹饰刻六格席地团花,背刻文“丁未岁(公元1279年)孟冬一日立”。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盘
龙泉窑粉青釉五管瓶
定窑白釉葵口碟
钧窑天青釉盘
定窑紫金釉葵口盘
磁州窑白釉剔花枕
黑釉铁锈花五凤瓷罐
建窑兔毫盏
龙泉窑青釉菱口折枝瑞果纹盘
钧窑紫斑盘
钧窑天青釉三足炉
枢府款模印缠枝莲纹盘
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
青花缠枝莲纹菱口盘
青花海水纹渣斗
黄釉盘
青花双龙纹梅瓶
青花龙凤纹方盖罐
青花婴戏纹高足碗
青花丹凤纹梅瓶
青花人物图梅瓶
哥釉酱彩堆粉青花折枝松梅纹梅瓶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青花山水人物图棒槌瓶
洒兰描金山水纹笔筒
青花釉里红梅竹纹碗
黄地素三彩花卉纹碗
斗彩团鹤花卉纹碗
釉里红夔龙纹摇铃尊
青花五子纹碗
窑变釉蟠龙鱼篓尊
珐琅彩百花纹五孔尊
青花博古蕉叶纹花觚(ɡū)
霁蓝釉描金团花纹胆瓶
粉彩梅竹图梅瓶
东青釉荷叶纹杯
粉青釉暗刻双龙戏珠纹盘
祭红釉高足盘
青花夔龙纹三足洗
东青釉鼓式罐
东青釉葫芦瓶
紫地粉彩莲花八宝纹花觚
青花八仙纹碗
绿彩云龙纹盖罐
青花云龙纹缸
斗彩团菊纹罐
青花釉里红扁方瓶
粉彩描金“甲子万年”铭碗
木纹釉开光粉彩山水花卉方形笔筒
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
青花竹蕉纹玉壶春瓶
外墨彩内青花松鹤纹碗
结 束 语
本次“美的旅程”到此就结束了。一路上,从“质朴如素”到“繁花似锦”, 从“蓓蕾初开”、“朴实无华”、“暗香浮动”到“争奇斗艳”、“花红柳绿”、“群芳荟萃”,我们沉醉在这些如花美瓷之中,一起感受了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无限魅力,共同领略了中国瓷器极具东方意境和情韵的风采。
我们期待着与您一起进行下一次“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