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神秘的罗泊湾 > >> 正文内容

神秘的罗泊湾

贵港文化遗产之六十二 罗泊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7 字号:

       罗泊湾:贵港的一处秘境

       罗泊湾,是郁江贵港市区段的一个江湾。上世纪七十年代,罗泊湾南北两岸都挖掘出大型的汉墓群:1976年7月至11月,罗泊湾北岸约1公里的贵化车间施工地,挖出了差点“马王堆第二”的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一号汉墓前后经三次往返挖掘,尽管该墓早年已被盗挖,但仍出土了1000多件珍贵具有浓郁瓯越风格的文物。1979年,文物部门对位于大坡岭一号墓附近的二坡岭进行了计划内的挖掘,挖出了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了100多件珍贵文物。

        罗泊湾一号墓是一座有代表性的西汉前期本椁墓,有斜坡墓道。椁室用板分隔成前、中、后3室,前室和中室又分隔成3部分,后室隔成6个部分。共有漆棺3具。在椁室底板下,有7个殉葬坑和两个器物坑。殉葬坑中各置木棺一具,骸骨保存完好。经鉴定,一具是13岁左右的男性少年,其余6人是16~26岁之间青年女性,是墓主人生前的乐舞伎。器物坑内堆放着40多件精美完好的青铜器。另外在墓道东侧有一长方形车马坑。内有铜车马器30多件。整座墓出土随葬品1000余件。其中锅钫、铜壶、铜匜、蹄足铜鼎,形制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相同,可能是从中原来的,铜鼓、羊角钮铜钟、铜捅,筒形铜钟、盘口铜钫富有地方特色,应是当地所造。其中有一批刻有容量、重量铭文的铜器,可供研究当时度量衡制度参考。许多漆耳底部烙印“布山”二字,表明是当地产品。墓主可能是西汉初年岭南割据政权南越的高级官吏。罗泊湾二号汉墓,椁底也有殉葬人,并出有“夫人”玉印和“家啬夫印”封泥。墓主可能是南越王国高级官吏的配偶。

        贵港汉墓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贵港糖厂东侧起,沿风流岭、大公塘经旧飞机场至罗泊湾、南斗村和铁路桥。南起郁江北岸,北至七里江桥。在这一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2.5千米狭长地带有大量封土堆突兀于平地上。自1954年配合修筑黎(塘)湛(江)铁路时起,历年都有发掘,已发掘500余座,出土文物1万余件。这些文物,不仅成为贵港和广西的文物珍品,而且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罗泊湾一号汉墓是岭南地区除广州南越王汉墓之外最大型的单座汉墓葬,遗憾的是,作为贵港汉墓群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代表墓葬-罗泊湾一号汉墓当时未能进行原址保护,如今这一片区域基本都是贵港的工业区。贵港汉墓群有三处典型代表墓葬,除了罗泊湾北岸挖掘出二座大型汉墓,还有市区北郊的风流岭汉墓,以及临近罗泊湾南岸的南江村汉晋古墓葬。

       先秦时代南方百越二大支系西瓯与骆越,西瓯人主要聚居在郁江流域、浔江流域及桂江流域,骆越人则居住在西瓯人的西部和南部,主要聚居地为今天左右江流域。而贵港一地则属于西瓯聚居区,但同时也处于与骆越人交错的边界地带:贵港以西即为骆越人聚居区,唐代《元和郡县志》有记载“贵州本西瓯骆越之地”。可以想像,罗泊湾,是西瓯、骆越这二大部族的水上交通枢纽站。秦汉两代,罗泊湾又见证了贵港始纳入中国封建王朝大一统文化圈的桂林郡郁林郡的历史风云。二千多年后,这一段历史被出土于罗泊湾南北两岸的汉墓葬群揭开,这10000件弥足珍贵的出土文物,犹如罗泊湾这个历史舞台散发出来的万道耀眼光芒,将罗泊湾南北两岸的天空染得交辉相映光彩夺目。

41626564_1.jpg
罗泊湾,郁江的一处大拐弯。拍于2005年12月,枯水期。下同。


罗泊湾作业港区,是贵港港的重要作业区。


41626564_4.jpg

羊角钮铜钟,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文物。属典型的南越风格青铜器。


扶桑树形铜灯,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属典型的中原文化圈的器具。


41626564_7.jpg

胡偃铭文,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